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单位
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历史文化路线
党建思政路线
廉洁文化路线
专业特色路线
校园风光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单位
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历史文化路线
党建思政路线
廉洁文化路线
专业特色路线
校园风光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术动态1
融媒头条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1
2024-07-2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4-07-03
华南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
2025-04-10
我校张静懿副教授、刘亚林教授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ISTA)冯小琦教授团队在Cell发表了题为Extensive N4 Cytosine Methylation is Essential for Marchantia Sperm F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明了4mC在真核生物中的存在,并详实地阐明,在精子成熟阶段,基因组上发生了广泛的4mC修饰,这对于精子发育与功能至关重要。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现任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ISTA),前任英国John Innes Centre (JIC) 的冯小琦教授。James Walker (JIC, 现任职于The Salk Institute)、张静懿(JIC,现任职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刘亚林(JIC,现任职于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许淑娟(ISTA)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修饰,DNA甲基化广泛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中,并发挥关键调控作用。在原核生物中,DNA上胞嘧啶(Cytosine, C)的第四位氮元素可被甲基化修饰形成N4-甲基胞嘧啶(4mC)、第五位碳元素可被甲基化修饰形成C5-甲基胞嘧啶(5mC),腺嘌呤的第六位氮元素可被
2025-04-08
生命科学学院光合作用研究团队在作物高光效种质创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日,生命科学学院彭新湘/朱国辉/张智胜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The Crop Journal连续发表三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光呼吸代谢优化在作物高光效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而高光效育种被认为是未来种业创新的关键突破口。光呼吸作为伴随光合作用的耗能过程,通过吸收O2并释放CO2,导致C3作物损失30%–50%的光合同化物。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在叶绿体中重构光呼吸代谢支路,以此减少线粒体光呼吸CO2损耗,显著提升作物光合效率与生物量。 在PBJ发表的论文“Synthetic photorespiratory bypass more stably increases potato yield per plant by improving photosynthesis”中,团队针对前期水稻GOC和GCGT支路存在的结实率下降与产量波动问题(Wang et al., Mol Plant, 2020; Shen et a
2025-04-07
生命科学学院王应祥教授团队在大豆低温适应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植物生殖发育和大豆种质创新研究团队王应祥教授课题组在Plant, Cel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eomic, Transcriptomic,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Shed Light on Responses to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Two Contrasting Soybean Varieties的文章,揭示了两个我国南北方代表性大豆品种华夏3号和黑河43号在低温胁迫下的差异性应答机制。相关研究为大豆耐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子资源。南北大豆品种抗寒机制揭示:华夏3号为何“更抗冻”? 研究团队通过植物形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转录组与蛋白质组多组学综合分析,揭示了两个大豆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差异性应答机制。研究对象为我国南北两个代表性大豆品种:来自东北地区的黑河43(HH43)和来自华南地区的华夏3号(HX3)。虽然传统认知上北方品种应更耐寒,但实验却发现,HX3在4℃低
2025-04-07
农学院葛良法教授团队在花青素与叶际微生物互作上取得进展
近日,农学院葛良法教授课题组在经典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thocyanins promote the abundance of endophy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by reducing ROS in Medicago truncatula”的研究论文。
2025-04-07
我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召开启动暨实施推进会
3月30日至31日,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主持,联合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广西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18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南和东南沿海单、双季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推进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骆世明、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丁艳锋(线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少兵和广州银粤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董芳等作为项目咨询专家参会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学校及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参会人员共计100余人。项目启动会现场 副校长陈乐天出席会议并致辞。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三处一级主任科员刘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二级调研员李振柱到会讲话。他们对项目启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将对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推进给予全程关注、指导和支持。随后,陈乐天副校长与项目负责人章家
2025-04-04
学校举办工程名师名家论坛
4月2日,学校在红满堂举行工程名师名家系列论坛。浙江大学教授吴斌鑫、美国农业部杰出技术专家Peter Wright(彼得·瓦莱特)应邀在论坛上作报告。罗锡文院士出席活动。 论坛上,吴斌鑫教授以《SCI论文写作技巧》为题,分享了SCI论文写作的专业要点,并从顶尖SCI期刊主编视角分析了投稿过程应注意流程及常见误区。Peter Wright以“Bio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为题,分享了近20年来美国在生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和当下全球碳中和的可行策略。 两场报告紧扣研究前沿,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引起参会师生广泛共鸣,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与两位专家就科研论文写作、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本次活动由科学研究院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图文/工程学院 肖博一
2025-04-03
食品学院吕慕雯副教授在大蒜素、胡椒碱等香辛料食品因子功效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食品学院吕慕雯副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5.7)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在香辛料(胡椒碱、大蒜素)的功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课题组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Regulating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Piperine on Glucose Homeostasis”的综述论文。食品学院硕士张彬鑫为论文第一作者,吕慕雯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本文综述了胡椒碱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中对葡萄糖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介绍了胡椒碱通过多种途径平衡机体内葡萄糖稳态,包括激活AMPK/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脂质异常蓄积及炎症因子释放,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等。这些分子层面的调控作用有效缓解了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 同月,题组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Allicin I
2025-04-03
动物科学学院吴珍芳教授团队揭示中西方猪种双向基因渗入是现代猪种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日,我校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吴珍芳教授课题组在知名学术刊物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3)在线发表题为“Origins, Dispersal, and Impact: Bidirectional Introgress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uropean Pig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整合现代家猪与古代家猪DNA数据,进行跨群体基因渗入分析,从基因组层面系统揭示中西方猪种双向基因渗入现象及其对现代猪种遗传特征形成的关键作用。发现我国华南地方猪对现代欧洲瘦肉型猪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对瘦肉型猪的基因渗入比例为16.6%。同时,具有双向渗入信号的BMP2基因座优势单倍型及其上游的复杂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对猪体型改良有显著贡献。本研究揭示了中西方猪种的双向基因渗入历史,研究结果为优化杂交育种策略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西方猪种双向基因渗入模式研究 基因渗入是提高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驱动表型特征形成的重要进化力量,在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90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90
跳转到
每页
10
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 . .
90
下页
尾页
第
/90
跳转
最新动态
2025-04-12
学校第99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暨第17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
2025-04-11
“一流高校”+“一流企业” :华南农业大学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公司启动战略合作
2025-04-11
薛红卫校长带队赴北京调研交流 深入推进与有关单位合作事宜
2025-04-11
我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召开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媒体华农
2025-02-27
【微言教育】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调研座谈会召开
2025-04-11
【人民日报】韶关仁化:金砂红春茶开采
2025-04-10
【新华社】广东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两个昆虫新物种
2025-04-09
【中国新闻网】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智造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