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图片切换
首页
图片切换
2024-08-15
丹青翰墨共绘“大美华农” 学校启动“文艺名家进校园”活动
2024-08-05
在沙地上种水稻,灌溉还能靠降雨?华农科技“加持”,节水抗旱稻首次大规模亮相广东
2024-07-28
李凤亮书记赴湛江市调研交流 深化校地合作 助力“百千万工程”
2024-07-23
李凤亮书记到清远阳山调研 推进“双百行动”及基础教育帮扶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双百行动”及基础教育帮扶工作走深走实,7月22-23日,校党委书记李凤亮带队到清远阳山开展调研,并看望慰问在阳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及当地校友。校党委副书记丁红星参加调研。座谈会现场校党委书记李凤亮讲话阳山县委书记邓菲讲话 阳山县委书记邓菲接待了李凤亮一行并座谈。邓菲表示,作为广东省农业和林业大县,阳山近年立足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一区定位”,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二轮驱动”,全力加快绿色经济、交通体系和民生事业“三大提质”;特别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更是加大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县域发展综合实力。她对华农在产业帮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阳山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阳山在县域经济和基础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希望校地双方把握“双百行动”契机,加强联动、创新合作,做好结对共建,加快推动阳山“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 李凤亮表示,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农林类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农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并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与阳山县签订“双百行动”协议和基础教
2024-07-21
校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7月21日下午,学校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凤亮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薛红卫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指出,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新部署,为学校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协同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高校,华农有责任有条件在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当先锋、打头阵、创品牌、作示范。全校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
2024-07-05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正式启用 为2025年全运会首个新场馆
2024-06-30
繁星、稻海、人浪! 学校在新体育馆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花式”祝福毕业生
2024-06-13
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服务“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
2024-06-07
华农男篮卫冕全国总冠军 创CUBAL二级联赛首个三冠王
2024-06-05
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5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6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4-12-23
李凤亮书记巡查指导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
2024-12-23
学校对口帮扶罗定市美育师资培训会举办
2024-12-20
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
2024-12-20
薛红卫校长与哥伦比亚多方召开视频会议,共绘农业合作新蓝图
媒体华农
2024-11-10
【新华网】华南农业大学,你好!
2024-11-10
【南方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华南农业大学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2024-12-23
【南方日报】茶园“洋医生”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