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2-06-20
我校教师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校农学院、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金晶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Physiology(影响因子8.34,生物1区)发表了题为“Small 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LIKE2 peptides regulate awn development in rice”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c278)。 多肽分子调控细胞间的信号,在生物的形成以及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细胞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通过大量的信号分子。最近的研究已揭示了植物多肽激素参与细胞与细胞间的短距离信息的沟通交流,从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许多生命过程。其中,EPF/EPFL 家族基因所编码的多肽激素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多肽家族,参与调控气孔、颖花和芒的发育。然而,水稻EPF/EPFL家族的成员及其功能尚待鉴定。 芒是重要的驯化性状。Kasalath属于aus稻,其表现为长芒的特性。该研究以Kasalath为受体材料,利用CRISPR/Cas9技术,系统性探索了水稻中EPF/EPFL家族小肽成员在水稻芒
2022-06-17
我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辣椒)三维染色质结构与基因组功能及进化的关系
辣椒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蔬菜之一,也是重要的调味料作物。我国辣椒生产和消费量居全球之首,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产量4000多万吨,辣椒及其相关制品年产值近900亿,是我国创收最大的蔬菜作物。辣椒的种质资源丰富,性状遗传多样,常规栽培种有5个,已报道的辣椒属野生种有30个以上。其基因组庞大(超过3G),结构复杂,开展辣椒基因组学研究有利于其种质资源利用以及分子设计育种。 6月16日,我校园艺学院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5年影响因子15.8,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The 3D architecture of the pepper gen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unction and evolution” 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112-x)。该论文以我校辣椒课题组培育的优良辣椒自交系59号为材料,首次报道了辣椒高质量染色体级别的三代拼接参考基因组,并通过整合高分辨率Hi-C图谱与表观组、转录组以及遗传变异数据
2022-06-13
徐汉虹团队首次报道作物中杀虫剂转运蛋白基因
病虫害大都在农作物的特定部位为害,如果施用的农药能够精准积累分布在病虫害为害部位,则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智慧、精准、轻简、和谐的植物保护。充分挖掘和调控作物转运农药的基因,创制以农药利用率为种质特征的作物新品种,实现种业与植保相结合的颠覆性技术突破,是安全、轻简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褐飞虱是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水稻韧皮部汁液。新烟碱类农药噻虫嗪作为种衣剂被广泛运用于水稻褐飞虱等害虫的防治。鉴定水稻中噻虫嗪的转运蛋白基因功能,调控药剂向害虫取食部位积累,提高噻虫嗪的有效利用率,对于实现稻田农药减量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汉虹与林菲课题组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上发表题为“An amino acid transporter-like protein (OsATL15) facilitates the systematic distribution of thiamethoxam in rice for controlling the brow
2022-06-07
李雪萍教授课题组揭示MaABI5-like在ABA诱导粉蕉果实耐冷性的作用机制
粉蕉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特色蕉,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Ren et al., 2013)。粉蕉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很容易成熟软化和腐烂变质,不耐贮运。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长粉蕉果实的保鲜期。但是,粉蕉果实对低温较为敏感,生长过程遇到低温天气或贮运温度过低(低温胁迫)都会引起粉蕉果实冷害(果皮褐变)及后熟障碍(果肉软化异常)(Song et al., 2019; Song et al., 2022; Lai et al., 2022),严重影响粉蕉果实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ABA处理可有效缓解粉蕉果实的冷害症状及后熟障碍(Song et al., 2022)。但是,关于ABA缓解粉蕉果实冷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 6月3日,我校园艺学院李雪萍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影响因子6.793,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Role of MaABI5-like gene in abscisic acid-induced cold tolerance of ‘Fenjiao’ banana fruit(ht
2022-06-01
黄国文教授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等期刊发表四篇论文
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黄国文教授团队先后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研究领域的三个知名期刊发表四篇论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Ecology(SCI,JCR Q2,影响因子3.716)发表了两篇论文:(1)“The application of landsenses ecology in language carriers”(链接:https://doi.org/10.1080/13504509.2021.1920062),(2)“Advancement trajectory of emerging landsenses ecology for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链接:https://doi.org/10.1080/13504509.2022.2075483)。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SCI,JCR Q1,影响因子3
2022-05-27
王俊教授团队在纳米塑料毒性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校海洋学院王俊教授课题组在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国际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1.236)在线发表了题为Di-(2-ethylhexyl) phthalate exacerbated the toxicity of 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through histological damag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freshwater 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8608)揭示了纳米塑料(PS-NPs)和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对大口黑鲈的毒性效应。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海洋学院王俊教授,第一作者为海洋学院2021级博士生廖洪平。 研究发现,大口黑鲈在喂食纳米塑料21天以后,PS-NPs在肠道组织中积累,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摄食率和生长率,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大口黑鲈的肠道和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PS-NPs和DEHP共同暴露增强了组织损伤
2022-05-19
黄国文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发表论文
日前,我校外国语学院、生态语言学研究所黄国文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JCR Q2)发表论文“Assessing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linguistic ecology: a case study of Guiyang City, China”(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356-021-16753-7),黄国文教授和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章家恩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其博士生哈长辰为第一作者。 ESPR是一份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广泛关注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各个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最新影响因子为4.223(5年影响因子4.306)。 该论文基于语言生态学的研究框架,聚焦生态素养水平的评估与应用;在为生态素养水平构建五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基础上,以我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之一的贵阳市
2022-05-18
祝钦泷研究员与刘耀光院士系统总结植物分子农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祝钦泷研究员与刘耀光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2020=19.536,工程技术一区,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排名3/159)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farming using transgenic rice endosperm”的综述论文(论文链接地址:https://doi.org/10.1016/j.tibtech.2022.04.002)。该论文系统总结了水稻胚乳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对分子农场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如何提高目标产物含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利用水稻胚乳为代表的植物分子农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植物表达系统具有低成本、可扩展、安全且环保的特点。传统分子农场,就是利用常规基因工程方法在植物生物反应器中生产各种重要的生物医药的目标产物。由于不同于一般的以微生物或动物细胞所生产的蛋白药物,分子农场所生产的医用蛋白质没有人类病原或微生物毒素等安全顾虑。近期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世界首个植物来源的新冠病
2022-05-13
生物安全与入侵生物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
近日,植物保护学院陆永跃、齐易香团队研究揭示了5-羟色胺调控昆虫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内容以“Serotonin modulates insect gut bacterial community homeostasi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BMC Biology(5年影响因子8.182,中科院1区Top期刊)链接:https://trebuchet.public.springernature.app/get_content/86d66629-a772-460f-8ddb-78bba3841cd9。 生物胺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章鱼胺等是昆虫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小分子,广泛调控着昆虫各种生理功能和行为。生物胺信号通路基因是杀虫剂开发的潜在靶标。其中5-羟色胺不仅是重要的神经递质,而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2016年,齐易香等首次研究发现了5-羟色胺可以通过其受体调控昆虫血细胞吞噬(Qi et al., 2016,eLife)。 该项研究是首次探索5-羟色胺在昆虫肠道免疫中具体功能,研究发现喂食5-羟色胺合成前体物质能够显著增加桔小实蝇肠道菌量,而通过RNA
2022-05-11
我校首次揭示milRNA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
近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微生物信号与作物病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姜子德/李敏慧团队在PLoS Pathogens(IF,6.823,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oQDE2-dependent milRNA promotes 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virulence by silencing a glycosyl hydrolase coding gene expression ”的论文。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世界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探索其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将为发展高效病害防治药剂提供分子靶标。该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初期,与milRN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Argonaute(AGO)和Dicer蛋白合成基因(FoQDE2,FoDCL1和FoDCL2)显著的高表达;当敲除这些基因后,发现只有FoQDE2敲除突变体的致病力显著降低。因此推测可能一些依赖AGO蛋白的milRNA参与到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为解析香蕉枯萎病菌FoQDE2敲除突变体致病力降低的原因,通过小分子RNA的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在FoQDE2敲除突变体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46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3
/
46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5-01-20
迎新春 话发展 启新程:学校举行2025年迎春茶话会
2025-01-20
广东首个省级“三农”智库20岁了!新成立1基金2平台
2025-01-19
罗锡文院士率团访问马来西亚 推进我校“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2025-01-19
我校2024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再创佳绩
媒体华农
2024-11-10
【新华网】华南农业大学,你好!
2024-11-10
【南方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华南农业大学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2025-01-20
【人民日报】广东首个省级“三农”智库2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