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崔理华教授与陈澄宇副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 11.4)上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hotoaging Effects on Colored Nanoplastic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ggregation Kinetics”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3c04808)的研究论文,并入选期刊封面。该研究是继“Aggregation Kinetics of TiO2 Nanoparticles in Human and Artificial Sweat Solutions: Effects of Particle Properties and Sweat Constituents”(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est.2c05237)后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的另一篇封面文章。
纳米塑料(NPs)具有不同颜色,可能会影响其在水环境中的光老化过程。该论文研究了光照对5种彩色NPs的理化性质和凝聚动力学的影响。光降解率和光氧化度排序为白色>黄色>红色>蓝色黑色NPs,说明颜色波长较长的NPs光老化较快。褪色过程依次为变色(2-14天,白色NPs除外)、变黄(10-16天)、黄度褪色(18天)、变透明(20-22天)。白色NPs展现出不同于其它颜色NPs的光老化顺序(C–H → C–OH → C=O → O–C=O)。光降解主要由单线态氧(1O2)控制,产生的13种化学物质以有机酸为主。原始NPs的整体胶体稳定性排序为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光照16天后,白色和其它颜色NPs在NaCl溶液中的凝聚减慢,其临界聚沉浓度(CCC)分别提高了82.14%和0.85-7.90%。相反,光照降低了白色NPs(67.37%)和其它颜色NPs(33.33−37.58%)的CCC值,促进其在CaCl2溶液中的凝聚。研究结果表明,彩色NPs经历的光老化过程不同于白色/透明NPs,强调了颜色在其环境命运和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资源环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苏佳娜为第一作者,资源环境学院崔理华教授和陈澄宇副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获得了李永涛教授团队支持,研究依托华南农业大学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广东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青年)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项目与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
文图/陈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