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4-11-22
生命科学学院王浩团队揭示细胞自噬调控植物雄性育性和生殖过程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
11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浩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4.7) 上发表题为“Autophagy modulates Arabidopsis male gametophyte fertility and controls actin organ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自噬在拟南芥雄配子体发育和育性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在真核生物中调控雄性育性和有性繁殖发挥关键生物学作用。在动物中,核心自噬相关(ATG)蛋白的突变将出现精子形成和成熟严重缺陷,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但是,传统观点认为自噬在拟南芥生殖过程中并非必需,因为绝大多数拟南芥自噬相关基因突变体(atg突变体)可以完成生活周期并产生种子,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生殖和育性缺陷。 该研究通过对自噬核心功能突变体atg5、atg7及其双突变体的系统分析,重新阐明了自噬在拟南芥雄性生殖中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显示,这些突变体在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种子结实率方面均表现出部分缺陷,相较于野生型有显著差异。更重要的是,
2024-11-20
农学院王波/冯发强团队发现调控α/γ-生育酚比例的关键基因ZmSPS2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王波副教授、冯发强副研究员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李坤副研究员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Overexpression of ZmSPS2increases α/γ-tocopherol ratio to improve maize nutritional qua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ZmSPS2在调控玉米籽粒α/γ-生育酚比例,促进α-生育酚积累中的功能,为提高玉米营养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生育酚,又名维生素E,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育酚缺乏往往导致共济失调、神经病变、贫血等疾病。多数主粮作物中积累了丰富的γ-生育酚,α-生育酚含量偏低。然而,仅α-生育酚可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和利用。解析玉米籽粒α/γ-生育酚比例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提高α-生育酚含量,对于玉米品质改良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研究中,作者筛选获得了一个调控α/γ-生育酚比例的关键基因ZmSPS2。该基因的突变体籽粒中α/γ-生育酚比例显著性下调,且γ-生育酚含量显著性增加。ZmSPS2超表达株
2024-11-20
我校举办2024年光子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
11月15日—17日,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佛山市中科农业机器人与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和南京理工大学联合承办的2024年光子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icOPEN 2024)在广东佛山圆满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美国、泰国、多哥共和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及科研工作者参会,共同探讨光子与光学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新加坡光学与光子学学会(OPSS)主席、南洋理工大学钱克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由广东工业大学邸江磊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冯世杰教授共同主持,邀请了泰国国家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中心SarunSumriddetchkajorn、康涅狄格大学郑国安教授、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贡亮教授、新疆大学董行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农业光子学的应用与实践、无透镜编码技术与应用、高通量定量相位成像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战略,以及光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等前沿科学技术问题,发表精彩的主旨报告。 大会还设立了12个平行分会场和2场海报报告会场,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农
2024-11-19
学校召开食品学科发展研讨会
近日,学校召开食品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主持研讨会。合肥工业大学校长郑磊、南昌大学副校长涂宗财、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姜毓君、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斌等20多位食品学科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学校食品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学校副校长温小波出席研讨会。 会上,温小波感谢参会专家对学校食品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希望各位专家为学科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食品学院汇报了食品学科发展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难点。 参会专家就学科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郑磊教授指出需加强对学科新兴领域的关注度,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并提前布局、提高站位,做好学科的战略发展研究。涂宗财教授提出“定目标、定方向、定特色、定团队、定任务、定奖罚”的学科发展“六定”策略。姜毓君教授认为差异化和特色化定位有助于我校食品学科的实力提升。李斌教授强调要保持优势专业,充分做好人才引育工作。 薛长湖院士作总结讲话,他肯定了学校食品学科近年工作成效,强调食品学科发展过程中应科研和实践并举,传承与开拓并重,建议学院做好未来发展图像的绘制和规划。 食品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会。文图/食品学院
2024-11-19
生命科学学院邓诣群教授团队在霉菌毒素对细菌耐药性演化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月5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诣群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2.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ole and mechanism of the outer membrane porin LamB in T-2 mycotoxin-mediated extensive drug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霉菌毒素对抗生素耐药性演化的影响,揭示了特异性孔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大威胁。细菌的细胞膜作为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屏障,膜蛋白在细菌适应环境和发展耐药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T-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最强毒性A类单端孢霉烯族霉菌毒素,且是主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之一。该研究发现,低浓度的T-2毒素可诱导大肠杆菌(E. coli)表现出多重耐药性表型。在更低浓度(10-5ng/mL)下的连续胁迫实验中,T-2毒素使E. coli ATCC 25922对13种关键抗生素产生了稳定的耐药性,其最低抑菌
2024-11-19
章家恩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等期刊发表常规农业生产与全球变暖领域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章家恩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31.1)在线发表题为“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increases global warming while decreasing system sustainability”的研究论文。团队还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0.2)在线发表了题为“Carbon footprint of global ric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的论文。 自“绿色革命”以来,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带来了作物产量的大幅增长,但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为回答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常规集约化生产(“石油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全球增温潜势及系统可持续水平的差异,该论文开展了全球尺度
2024-11-16
未来食品健康与安全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近日,未来食品健康与安全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新学活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美国罗格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境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来自食品行业的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学者、学生和相关企业人员等近3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食品健康与安全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副校长仇荣亮出席会议。 仇荣亮表示学校锚定国家战略,聚焦广东“百千万工程”,在食品学科和食品行业产业化发展上勇立潮头、肩负重担,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与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联动、加深合作、共谋发展,推动我校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 会上,报告专家聚焦生物利用性增强策略、膳食营养干预机制及有毒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等主题,分享了食品各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技术革新与实践经验。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黄庆荣教授进行了以“纳米包封茶多酚的吸收与生物转化”为题的学术报告,报告里分享了如何通过纳米颗粒递送系统提升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香港中文大学毛传斌教授为参会师生带来了噬菌体生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工程化的噬菌体如何用于诊疗,展现了噬菌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的巨大应用
2024-11-14
工程学院李继宇教授团队在智能气流传感器研发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业航空创新实验室团队在无人机气流传感器领域取得创新成果,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压差测量的小型全方位智能气流传感器,为低空飞行器的气流测量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测量领域top学术期刊Measurement(中科院二区)发表。 在众多行业中,气流速度和方向的精确测量对于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具备关键意义。然而,现有的气流测量仪器往往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体积较大以及测量精度和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挑战,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更为高效、精准且小型化的气流传感器。 团队研发的新型气流传感器采用独特的多边形棱柱结构设计,这一设计灵感来源于对柱体绕流特性的深入研究。通过与传统圆柱结构的对比仿真实验发现,在相同风速条件下,多边形棱柱在2-0m/s风速范围内的压差绝对值更大,对风速变化的响应更为灵敏,从而为高精度的气流测量提供了更有利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研究成果,团队成功打造出整体外形尺寸仅为13mm×13mm×9mm的气流传感器,其小巧的体积在同类产品中极具竞争力,为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精度气流测量
2024-11-14
兽医药理学团队孙坚教授在睡眠剥夺与肠道损伤的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月10日,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孙坚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ports(影响因子7.5)上在线发表了“Metabolic disruption exacerbates intestinal damage during sleep deprivation by abolishing HIF1α-mediated repair”的研究性论文。本研究发现了睡眠剥夺期间,代谢紊乱通过抑制HIF1α介导的修复功能,加剧了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 睡眠不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睡眠不足会导致动物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削弱肠道屏障,使得食物消化吸收效率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但睡眠剥夺对肠道应激损伤的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肠道损伤和肠道修复的平衡对于维持肠道健康非常重要。在2024年8月,孙坚教授曾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肠道发生铁死亡(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2024 Aug; 76(5):e12987.)。本研究从另一个视角,研究了睡眠剥夺对肠道修
2024-11-13
唐湘如教授团队在水稻绿色固碳抗逆栽培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湘如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 6.0)、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8.2)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4.6)上发表了等系列研究成果。 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functions are main driving factors on paddy soil organic carbon in both surface soil and subsoi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土壤细菌和真菌功能对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文章第一作者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黄湘雯,通讯作者为唐湘如教授、潘圣刚副教授和祁剑英副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1921)、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44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45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4-12-20
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
2024-12-20
薛红卫校长与哥伦比亚多方召开视频会议,共绘农业合作新蓝图
2024-12-20
李凤亮书记率团出访澳门 推进粤澳高校深度合作
2024-12-20
华农学子在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取得佳绩
媒体华农
2024-11-10
【新华网】华南农业大学,你好!
2024-11-10
【南方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华南农业大学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2024-12-20
【羊城晚报】“研”途温暖!华农水利学院开展考研送温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