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2-12-23
青年教师金晶博士揭示两个控制水稻芒发育小肽可促进种子传播与萌发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作物资源高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Two awn development-related peptides, GAD1 and OsEPFL2, promote seed dispersal and germinat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连接: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2.12.011)。文章探讨水稻芒和种子萌发间的关系,揭示了两个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LIKE家族小肽在调控芒发育与影响水稻种子萌发中的双重功能。 生存和繁衍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追求。自然界中,种子传播和萌发对植物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精妙的机制来促进种子传播和萌发,其中很多与种子特性有关,如种子顶端芒的发育、落粒性和种子休眠等。一旦种子成熟,便会从母体脱落,在芒和其他种子附属物帮助下向更远的地方传播,并在合适环境下萌发。前人研究表明,小麦芒通过响应外界湿度变化将种子推
2022-12-16
兽医学院寄生虫团队研究解析隐孢子虫高传播力亚型的产生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岭南实验室),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协同攻关研究,阐明了重要腹泻病原—隐孢子虫中高传播力亚型的产生和演化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全球权威期刊Cell Host Microbe。兽医学院肖立华教授为主要通讯作者,冯耀宇教授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awn M. Roellig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兽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黄万意、郭亚琼副教授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olleen Lysen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 是全球广泛分布的主要腹泻病原之一。近年来其流行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并出现了一个高传播力亚型IfA12G1R5,在多个国家引起大规模疾病暴发。然而,导致该高传播力亚型产生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27个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中95个全基因组数据,重点解析了人隐孢子虫的群体结构、分子进化过程和高传播力亚型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高传播力亚型IfA12G1R5为目前人隐孢子虫的优势亚型,分布于人隐孢子虫14个亚群体
2022-12-12
王海洋团队揭示一个以UB2/UB3/TSH4为核心的玉米花序转录调控网络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王海洋课题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在The Plant Cell (影响因子12.085)上发表了题为UB2/UB3/TSH4-anchored transcriptional networks regulate early maize inflorescence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simulated shad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玉米响应模拟密植条件下雄穗和果穗发育提前的转录调控变化,鉴定到一个以UB2/UB3/TSH4为核心的转录调控网络调控玉米花序发育响应密植遮荫信号。(论文在线网址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c352)。 玉米(Zea may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和生物能源。为了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玉米生产需求,育种家一直在不断选择可以在更高密度下种植的玉米品种,以提高玉米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然而,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邻近植物会消耗光合活性辐射(PAR),导致红光
2022-12-09
杨卓鸿团队/李永涛团队在环境修复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材料与能源学院杨卓鸿教授研究团队联合资源环境学院李永涛教授团队在环境修复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agnetic, self–heating and superhydrophobic sponge for solar–driven high–viscosity oil–water separation”(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30553)为题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4.224)上发表。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后楚状状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冯逸彬,通讯作者为杨卓鸿教授、杨宇副教授和李永涛教授,研究得到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博士后面上及特别(站中)资助等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尽管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进展,但全球石油开采、销售和消费仍在持续增长。然而,溢油和含油废水排放的风险将持续增加,这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经济、通用的材料来有效治理溢油危险,尤其是高粘
2022-12-08
罗必良教授团队再次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
日前,由我校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带领的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NSAID)团队的研究论文《农地确权是否推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在国内管理学顶级期刊《管理世界》2022年第12期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耿鹏鹏博士,通讯作者为罗必良教授。 这是罗必良教授团队在该刊今年第9期之后,再次发表的又一力作。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首要原则在于清晰界定地权边界。农地作为村庄集体成员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产权结构直接决定着村庄治理的有序性,而产权界定及其实施中的地权强度是村庄交易秩序及其乡村治理的重要制度基础。中国农村的地权结构长期面临着稳定性与安全性不足的隐患,缺乏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农地产权结构导致关系型秩序成为村庄活动的基本线索。不同的是,产权的明晰与稳定通过明晰产权主体资源配置的权能主张与利益边界,减少产权模糊及其公共领域中的租金耗散和契约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市场型交易和村庄治理秩序。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设置准自然实验的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将解构中国农村土地的人格化及其关系
2022-12-07
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在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广泛存在,是一种造成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免疫缺陷或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严重感染甚至死亡。III型分泌系统(T3SS)是铜绿假单胞菌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该病原菌可利用T3SS将效应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细胞内,引起人体急性感染。大量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T3SS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离子浓度、谷胱甘肽、亚精胺等多种宿主或环境信号的调控,但在细胞内如何传递外界环境信号从而引起T3SS基因表达变化的机制仍不是很清楚。 近日,我校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张炼辉教授团队在病原微生物权威期刊PLoS Pathogens(影响因子7.464,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RNA modification enzyme MiaB connects environmental cues to activa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的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11027),首次发现并报道了tRNA修饰酶MiaB通
2022-12-06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张机副教授在领域Top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的张机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国际顶级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影响因子12.853)在线发表题为“The power dynamics in local-tourist interactions”的学术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nnals.2022.103509)。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通过关注民族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和游客之间的角色身份转换,深入探讨了主客互动中的权力动态以及当地居民自愿性权力的获取。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在与游客的互动中并不一定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相反,他们往往通过改变情境的定义来启动和引导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实现自己的相对权力。 该文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从目标(target)或权力接受者(power recipient)的视角重新定义了权力,并将权力划分为自愿性权力(voluntary power)和非自愿性权力(involuntarypower);(2)通过关注当地人和游客之间的互动,对自愿性权力进行了情
2022-11-22
唐湘如教授团队在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近日,农学院唐湘如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9.231)、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影响因子5.722)发表了有机栽培和深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在香稻上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11月3日,食品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Food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题为“Organic cultivation induced regulation in yield formation, grain quality attribute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f fragrant rice”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4845),揭示了有机栽培对香米产量形成、稻米品质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文章第一作者为农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阮少艺,通讯作者为唐湘如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843)、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KJ105)和广州市科技项目(202103000075)的资助。 香稻是稻中
2022-11-21
林风学院吴蔼民教授团队在植物发育及胁迫调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吴蔼民教授团队系列分析了WRKY14和KNOXII成员KNAT3/4、KNAT3/7等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高温胁迫和植物发育中的功能,成果发表在植物学领域知名期刊Molecular Plant、Plant Physiology和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高温极端天气频次的增多和持续时间的增长已使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植物对高温响应的分子机制已成为植物学家非常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PIF4在植物热形态建成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PIF4转录因子激活活性的精细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吴蔼民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合作近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Tagging Identifies WRKY14 as a Repressor of Plant Therm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发现了ABT1/WRKY14通过与转录因子TCP
2022-11-17
光合作用与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彭新湘团队在光呼吸依赖的H2O2波动信号发生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彭新湘研究员团队完成的题为“Dynamic and fluctuating gene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via photorespiratory metabolic channeling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111/tpj.16022)。 该研究通过构建GLO-CAT互作与H2O2含量波动同步可视化监测系统,首次在细胞及植株水平展示了过氧化物酶体中H2O2含量变化与GLO-CAT互作/解离状态的同步与偶联,同时证明该复合体中存在高效的H2O2物理代谢通道。这一物理性的GLO-CAT开关机制(GC-switch)向人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H2O2信号发生机制,该机制在植物逆境适应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张智胜副教授与彭新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后李向阳为第一作者。 过氧化氢(H2O2)波动性发生受到其生成与清除过程的双向调控,但两者间相互协调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C3植物中约70%的H2O2来源于光呼吸途径乙醇酸氧化酶(GLO)所催化的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443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5
/
45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4-12-20
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与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学术合作备忘录
2024-12-20
薛红卫校长与哥伦比亚多方召开视频会议,共绘农业合作新蓝图
2024-12-20
李凤亮书记率团出访澳门 推进粤澳高校深度合作
2024-12-20
华农学子在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取得佳绩
媒体华农
2024-11-10
【新华网】华南农业大学,你好!
2024-11-10
【南方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华南农业大学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2024-12-20
【羊城晚报】“研”途温暖!华农水利学院开展考研送温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