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罗锡文院士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工程学院 陆永超 编辑:安沛审核发布:曾子焉发布时间:2024-09-06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锡文教授,以“与共和国农机事业共成长——水稻生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在学校丁颖礼堂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此次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承办,通过学校视频号平台同步直播,超1.5万人次线上观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海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以及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20余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共计4000人通过线上方式聆听了此次报告。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科技改写传统水稻生产方式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罗锡文院士的课程从一粒稻种引发的思考开始,围绕“水稻生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水稻生产从“1.0原始生产阶段”到“2.0传统生产阶段”,再从“3.0机械化生产阶段”到“4.0智慧化生产阶段”的演变。他以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成功的水稻无人农场为例,分享了实现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过程无人化的科研历程。罗锡文院士认为,水稻生产1.0到4.0,是水稻生产机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从好到强的过程,是一部中国水稻生产的科技进步史。

  农机人的责任和担当:为建设农机强国砥砺前行

  罗锡文院士介绍道,幼年的艰辛劳作让他立志要“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业生产所有环节都实现机械化”。他从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产品可靠性、农机作业效率等方面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提出加快我国农机科技创新的“3-2-3”的发展思路。课程尾声,罗院士展示了一幅描绘“未来的农业”画作,他强调,“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是他坚守50余年的初心,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是新一代农机人的使命。他勉励青年学子以创新进取精神,努力将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罗锡文院士的课程内容丰富,启迪性强,引发现场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学生就推广无人农场所需条件等问题踊跃提问,罗院士针对大家提出的困惑给予详细解答。

中国农业大学分会场

华中农业大学分会场


文图/工程学院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