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我校干部师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党委宣传部 王敏 编辑:李彦华审核发布:王旗发布时间:2024-07-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战略部署。我校干部师生时刻关注全会动态,及时学习全会精神,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抓落实见成效;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充分发挥农林类“双一流”高校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华农路径”,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能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华农力量”。

  校党委书记 李凤亮:

全会进一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华农作为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高校,有责任有条件在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当先锋、打头阵、创品牌、作示范。学校将在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创新创造要活力,向开放办学要潜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开放合作之路、科学治理之路。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紧密联系“三农”的传统优势,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华农路径,让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充分涌流,让农业新质生产力生发的土壤更加肥沃,培养更多卓越农林人才,产出更多水平高、可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模式和新范例,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华农智慧和华农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薛红卫:

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全面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不断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谋发展,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跨出农兴农”作为重要立足点,把“综合性+国际化”作为重要切入点,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重要着力点,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学科建设这个基础、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内部治理水平提升这一重要保障,加快改革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农业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之路,努力提升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华农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锡文:

深耕农业机械化研究50多年,刚刚在河源万绿智慧农场进行完工厂化农业与农机专项“无人农场服务乡村振兴”无人化智慧作业的现场演示,我对公报中提到的要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感触颇深。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农机等结合起来,釆用智慧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突破智能农机的关键技术,实现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决策、智慧化管理,这样才能颠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地”的现代农业新图景。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化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杨志群: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广东省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作出华农新贡献。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部长 钟耿涛: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校将实施“三化融合”,即学习教育常态化、理论宣讲通俗化、宣传阐释大众化,推动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宣讲阐释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进一步健全完善“五学联动”理论学习机制,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理论宣讲团的作用,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成群众通俗语言、日常语言,让全会精神成为群众喜欢的时代“好声音”;依托全国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及融媒体矩阵,着力推进主题宣传,阐释好大会精神和生动实践,凝心聚力促改革谋发展。

  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鲍金勇: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精准育人,围绕培养有知农爱农情怀、有强农兴农本领的一流人才,持续深化学生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党建引领、精准思政、数字赋能”的育人体系,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 、人力资源处处长 严会超:

全会对高校人事工作意义重大,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工作指明了新路径。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探索高校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华农路径,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持续在体制机制、人才引育、考核评价、绩效优化、校院管理院为实体等方面改革创新,打造品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贡献华农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 章家恩: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求新求变,求质求进,以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指引,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遵循“大农业、大食物、大健康、大产业、大资源、大生态、大市场”发展理念,启动并有序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面向未来农业发展,超前布局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重点重大工程及建设项目,编制高水平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优化与强化资源配置-过程管理-绩效综合评价闭环管理,助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胡传双: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要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提升种业、装备、水肥药等农业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有组织科研要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围绕三个结合,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和农机装备“一个支撑”,充分发挥我校在水稻、大豆、生猪、家禽、深海养殖、高效种养、丘陵农机等优势领域,强化农业基础研究,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化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学院党委书记 谢珊:

农学院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作物学人才高地;加强平台建设,深化学科团队交叉融合,强化有组织科研,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打牢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具有农学担当,练就兴农本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项赠: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依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基地这一科研平台,加强对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研究阐释;发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优势,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培育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吴珍芳: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处在一个干事创业的好时代,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争当排头兵。在生猪种业这一关键领域,我将带领团队强化研发力量,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出适应我国市场需求的种猪新品种,为我国生猪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贡献华农力量。

  广东省丝苗香米科技创新中心主任 唐湘如:

近期,我们团队在深圳引种的丝苗香稻刚完成测产,每亩产量为600.81公斤,创下深圳水稻高产纪录,香稻在深圳试种成功,意味着将来深圳有望实现进口香米的国产替代。结合工作实际和全会精神,我的体会更加深刻:传统的农业产业,需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交叉融合生物、信息、智能和材料等新的现代化技术,从品种、栽培、加工和品牌全产业链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协同提高,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未来,我们将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学校“双一流”作物学学科建设、新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离退休党员代表、校关工委原主任 梁深洪:

我认真地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最深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更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文化创新创造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文化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因此要教育学生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工作。

  材料与能源学院辅导员 梁雅晶: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为奋进号角,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以精准思政、质量党建、系统推进为主线,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擦亮青春底色、弘扬华农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催生更多良性化学反应,创设更多优质华农方案,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作出自己的努力。

  动物科学学院2023级畜牧专业硕士研究生、省学联执行主席 卢永昌: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提出的“三个更加注重”的改革方法、“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七个聚焦”的改革重点、“十四大领域”的系统部署,把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作为一名农科专业研究生,我立志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动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不断提升自我,勇于面对挑战,用智慧和汗水书写青春华章,为国家现代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期“永根班”学员、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黄珊琳:

作为一名“永根班”学员,我有幸在今年暑期赴贵州遵义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在此期间,我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义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会提及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关键词句,在遵义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被深刻实践和生动展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生,我们要做党的创新理论、全会精神的信仰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术研究、宣讲阐释和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动态